把笑容绽放,我们更懂你的美
鼻尖畸形的分类与整形体会
发布时间:2008-03-15 00:03:46 来源:上海整形网

鼻尖畸形的分类与整形体会
(本文图片上海整形网网友上传,仅使页面美观,不代表图片所有者有整容行为或支持本文观点)

鼻尖是鼻的最突出部分,最为引人注目,是鼻整形术中最需注意的部位,同时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部位。软骨缝合法往往由于东方人软骨发育薄弱,难以取得足够的鼻尖抬高和鼻尖改形效果;自体软骨植入法由于要增加自体软骨供区的额外创伤,难以让国内的受术者接受[1]。因此,需要根据东方人的鼻解剖特点和美学要求,探讨适合东方人的鼻尖整形术式,我们根据以前自己的一些实验研究情况,对东方人鼻尖畸形的原因进行了划分,并据此设计了不同的手术方法。笔者矫治了17例这类病人,近期效果尚可,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追踪。

  1 东方人鼻尖部的支架解剖与美学
  鼻尖区一般以两侧鼻尖的连线为界分为上下两个小叶,上小叶上接鼻背,下小叶下接鼻小柱,两侧与鼻翼相连;其表面形态的维持依赖于内部鼻翼软骨的支撑,鼻翼软骨的中脚转折处形成鼻尖;而鼻翼软骨的内侧角起始点在鼻尖-鼻小柱转折处,继续向下、外、后延伸;鼻翼软骨的外侧脚则自鼻尖处向上、向外分开,与鼻背交界处最为薄弱,仅有几条薄韧带相连。
  从鼻底部观察,可见鼻尖下小叶及与其相连的鼻小柱,鼻尖下小叶两侧与软三角区相连,并由两侧向中部靠拢,最窄处延续为鼻小柱;鼻小柱的支撑为鼻翼软骨的内侧角,鼻翼软骨内侧角向下、向后、向外延伸,形成鼻小柱基底部。软三角的外侧为鼻翼,呈拱形向内弯曲,与上唇皮肤相接处有一个三角形的平台相延续。鼻孔的顶端为鼻翼软骨中脚形成的穹窿,正对鼻尖。在三维结构上,鼻尖为“双顶伞状”结构。
  鼻尖部皮肤是鼻部皮肤最厚处,富含皮脂腺,韧性强,但变形能力差。鼻尖部皮肤至软骨支架之间的皮下组织拥有4 层结构:皮下浅脂肪层、纤维肌肉层、深部脂肪层及软骨膜。纤维肌肉层包括鼻部SMAS ,与分布于整个面部的SMAS 层相延续。手术或创伤不慎分割开SMAS 层将导致其两侧收缩,从而暴露更深层的软骨复合组织,通过瘢痕直接和真皮接触的浅表脂肪层粘连。
  在东方美貌人群中,鼻尖较鼻背略微突出,从侧影上看,鼻尖突出点在鼻背延长线前方,鼻尖上小叶与鼻背延长线之间形成一转角,即鼻尖-鼻背角,其角度约为5°~10°;鼻尖上下小叶之间的夹角为鼻尖角,约为95°~110°;鼻尖下小叶与鼻小柱之间的夹角为鼻小柱转角,约为50°~65°;两侧鼻孔的长轴线相交的角为80°~105°,与高加索人种的特点有明显的差别,具有鲜明的种族特征。由鼻小柱上端起点向两侧鼻尖点连线,两线之间夹角为60°~85°,此角的引入对判断鼻尖是否突出有重要的意义:角度变大时鼻尖变平;角度缩小时鼻尖突起。而鼻唇角(鼻小柱与上唇之间的夹角)一般为70°~90°,小于高加索人种。鼻唇角的大小与鼻尖的低垂与否有关,角度越小,鼻尖越显得下垂。
  鼻小柱-鼻尖-鼻背之间的几个转角是鼻美学中的重点,鼻尖的上翘与否、鼻尖位置的高低程度等均与此相关。同时,鼻尖上下小叶的长度也关系到鼻尖的下垂与否、鼻尖突出度。但所有这些美学指标均与鼻尖部的支撑结构形态密切相关。



www.zxmr.sh.cn 维护版权 请勿采集
(本文图片由上海整形网网友上传,仅使页面美观,不代表图片所有者有整容行为或支持本文观点)